出版发行研究

卷首语

  • 做AI时代的理性乐观派

    张玉国;

    <正>世界进入AI时代。笔者刚刚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种印象更加深刻。这一波AI热里当然不乏炒作和泡沫,但从全球科研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资金投入、机构设置、法律法规制定、媒体和社会关注度等多个角度衡量,世界进入AI时代这一判断还是成立的,而且热潮还会持续若干年。

    2025年08期 No.405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本期关注·出版数据应用与治理

  • 小数据主义:数据要素在出版业中的应用

    刘大年;吴浩;

    蕴藏更多价值的大数据,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不同。以知识生产与传播为核心的出版业,在数字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这为数据在出版产业链中发挥效用奠定了基础。出版数据相较于其他行业数据,有着非结构化数据占比大、与知识要素关联度高、规模报酬递增等特殊性。同时,出版行业还具有需求多样,产品差异化程度高等特性。以上这些特征,与大数据主义存在悖论。出版是“观念的行业”,奉智性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为尊,观念的多样性、弥散性是其灵魂。因此,出版的本质是知识经济而非工业经济。相对大数据主义而言,“小数据主义”是一种更加个性化、即时性、互动性的数据管理、运营逻辑和流通模式,也是一种基于有限资源、有限理性与出版多样性的价值理念。

    2025年08期 No.405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 模型训练场景下出版数据治理的挑战与优化路径

    邢源恒;

    在人工智能技术革命驱动下,出版数据作为高质量训练资源对提升模型的算法性能至关重要。出版数据治理对发挥生产要素价值、规范数据权属以及提高经济价值等具有重要价值,但科技公司与出版机构的数据使用争议凸显数字时代生产要素权属分配矛盾。当前冲突本质上源于传统版权制度与数据要素流通需求的脱节,表现为传统版权框架对出版数据存在保护缺位、出版数据权属模糊、出版机构数据资产收益受损及技术黑箱导致的控制权弱化等问题。为此,应当将出版数据纳入版权保护范畴,优化模型训练合理使用制度;构建出版数据产权制度,完善数据登记与授权机制;明确利益相关主体权责,建立分层收益分配体系;加强技术控制保护措施,建立训练数据披露机制。

    2025年08期 No.405 13-2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8K]

融合发展

  • 文化叙事与媒介复古:数字时代的品牌杂志书

    徐一超;

    品牌杂志书在商业经济的数字化语境下流行,但不只是功能主义的定制出版物和内容营销工具,更是富有文化经济意义的媒介。在文本内容层面,品牌杂志书通过提喻式、转喻式、隐喻式三类文化叙事实现从商业经济范畴向文化艺术范畴的跨界拓展,超越客体的工具、功能性,在共情、共鸣中与受众主体建立深度连接;在媒介形式层面,其物质性的媒介复古唤醒严肃阅读传统、展露物质工艺美学、增益场景具身沉浸,在文化实践的动态过程中创造多维体验。品牌杂志书既是后工业时代“经济文化化”的反映,又对其具有微观层面的推动作用;既对数字弊病形成一定的抵抗,又无法脱离媒介深融的影响。

    2025年08期 No.405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 传统出版企业跨界微短剧赛道的逻辑机理、现实难题及对策

    郑晗旭;

    在现阶段政策、技术及市场的多重驱动作用下,传统出版企业跨界微短剧赛道自有其逻辑正当性,有利于实现双向奔赴和互利共赢目标。文章根据业界相关实践,客观阐述传统出版企业跨界微短剧赛道的逻辑机理,同时从内容、主体和市场层面深入分析传统出版企业跨界微短剧赛道面临的现实难题,最后针对性提出构建内容遴选与保护机制、推动实施差异化分层发展策略以及探索多元化商业运营模式等科学对策,以期为行业实践提供有效参考和经验启示。

    2025年08期 No.405 29-3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出版产业

  • AI驱动下出版业的重构:功能范式、商业模式与管理制度

    王卉;张文飞;徐孔昭;

    文章聚焦AI技术如何驱动出版范式转向知识创造、知识创造范式下出版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商业模式创新所需的管理制度变革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探讨。在AI技术驱动下,出版业从“知识传播中介”向“动态知识生态构建者”转型。随着技术迭代重构知识生产底层逻辑,出版业需要创新商业模式,通过“数据资产化”激活内容资源,构建“动态知识网络+场景化服务”的新型业务组合,价值主张应从“内容销售”升级为“决策赋能”。管理制度变革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关键措施是思维模式与能力矩阵重构的人才转型、数据资产化与智能赋能双轮驱动的流程再造与敏捷型组织生态构建的组织重塑。

    2025年08期 No.405 36-4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编辑理论与实践

  • 数智时代图书编辑能力的变量与不变量

    耿相新;

    AI、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技术集群正在重塑出版产业链,数智出版已经跃上出版舞台。数智出版叠加数字出版、工业出版,数智时代的出版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在出版业范式重构的背景下,在分析数智时代新特征的基础上,文章基于能力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提出数智时代图书编辑为了适配智能技术集群的新要求和新需求,编辑能力具有动态性变量的表征和不变量的核心能力特征。编辑动态能力变量体系由感知环境能力、掌握新应用能力和重构编辑价值能力构成,编辑核心能力不变量体系由内容建构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科学规范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构成,二者共同构成数智时代图书编辑能力的完整体系。

    2025年08期 No.405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 基于“大语法”理论的出版业语法性差错判定商榷与启示

    史金生;刘智贤;郭晓丹;

    过度判定语法性差错是图书出版编校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宏观上看,其成因主要有差错判定标准具有主观性、忽视语言的动态发展以及过分依赖印欧语语法体系。依据“大语法”理论,研究发现“语法性差错”判定时,若过度强调主谓结构、过度依赖词性判断、过度重视指称意义,则会导致错判发生。“大语法”为出版从业人员提供了学术前沿理论工具,对提升出版物编校质量水平、推动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025年08期 No.405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出版法苑

  • 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域下版式设计著作权保护机制的检视与重构

    李慧阳;

    人工智能生成版式设计与人工智能生成图片或文字在内容多样性、可预见性以及用户贡献可分离性方面具有明显区别。人工智能时代,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创造性”的高智力劳动投入才值得保护。这些高智力投入应当以“版式设计作品”的形式得到著作权法保护。基于用户对特定指令生成内容的可预见性,人工智能生成的版式设计不会同人工智能生成图片或文字一样,引发可版权性认定危机;基于生成内容多样性方面存在的局限,版式设计作品的著作权人不应享有改编权,同时“人工智能主导”模式生成的“版式设计”应当划归到公有领域;基于用户贡献的可分离性,使用者可以较为容易地剔除版式设计中涉及用户高智力投入的部分,避免侵权。

    2025年08期 No.405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 数字时代期刊刊名商标保护研究

    林威;林新拓;

    在传统时代,期刊刊名商标保护需求缺失,期刊出版单位的商标意识较为薄弱。随着商标抢注现象的出现,刊名商标保护需求随之出现,相关救济机制的存在使得防御性的被动保护策略成为解决之策。而数字时代的到来,刊名商标保护需求明显提升,传统的救济机制呈现疲态,被动保护策略无法应对挑战。期刊出版单位应当采取主动性的商标战略,积极构建刊名商标保护体系,方能应对数字时代的新挑战。

    2025年08期 No.405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国际传播与出版

  • 中德出版业交流成效观察与经验分析——以中德两国四个出版业国际展会为视角

    陶丽;陈一愚;

    2024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站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文章以全球第一大书展法兰克福书展、第二大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及两大国际游戏展科隆国际游戏展、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为观察视角,基于统计资料和现场调研,对十年来中德出版业交流情况进行历史考察与经验分析,提出出版业国际展会宏观层面强化了文化展示与对外交往,中观层面推动了融合创新与知识共享,微观层面促进了人际互动与信任合作。基于中德出版交流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提出多元协同推进文化交流、多维共振拓展出版合作、多重联结增进民心相通的策略路径,为出版业依托国际展会平台更好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启示借鉴。

    2025年08期 No.405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出版史研究

  • 《布尔塞维克》的办刊、排版策略与中共革命话语分析——基于技术政治的视角

    魏勃;刘潇潇;

    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特殊语境下,《布尔塞维克》的出版,为处于革命低潮的中国共产党建构起具有隐蔽性、斗争性与权威性的革命话语。文章突破传统党刊出版史研究的文本分析框架,从“技术—政治”视角切入,将出版过程的办刊与排版两个环节,视为革命话语建构的技术手段,揭示刊物如何通过技术策略与政治目标的互动,实现革命话语的安全生产、有效传播与政治认同。研究发现,中共党刊通过“技术—政治”互动形成了革命话语建构的“生存—传播—认同”三重逻辑,这为理解土地革命战争早期的党报党刊提供了新维度,也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历史借鉴。

    2025年08期 No.405 85-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 图像为媒,识图增智:近代科普期刊科学知识的视觉化生产与传播

    黄静茹;

    西方科学技术于19世纪传入中国,被视为“救国之第一事”。考察近代中国的科学传播实践,离不开史学方法论,也有必要引入媒介视角,回答基于特定媒介的科学转译何以实现,西方科学何以本土化传播。分析近代科普期刊以图像为中介的科学知识视觉化生产与传播,有利于揭示科学、媒介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出版印刷的助推、编者团队的引领和视觉文化的兴起加速了科学启蒙中视觉化媒介的引入,带动了这一视觉化转向。科学知识历经了视觉选择和文化调适,经由技术化、组织化与本土化的多重建构,完成了视觉化再造。以图像为中介的科学知识视觉化生产与传播引发了技术、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连锁反应,过程虽缓慢却具有变革性意义,勾勒出时代语境下西学东渐的剪影,同时也是文明互鉴中科学自主性转译与本土化改造的表征,对于思考当代科学传播路径创新,以及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具有启示意义。

    2025年08期 No.405 93-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 《儿童日报》出版发行实践及当代启示

    王翠荣;

    创刊于20世纪30年代的《儿童日报》是一份由中共早期党员参与主创、供儿童天天阅读的报纸。该报以鲜明的办报宗旨、独特的内容设置及创新的出版发行策略,塑造了中国儿童对国家和民族的身份认同,堪称同时期儿童报刊的翘楚。深入领略其精神内涵和价值,可为当代儿童报刊编辑出版工作提供必要镜鉴,助力儿童报刊读物的健康发展。

    2025年08期 No.405 10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