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研究

卷首语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发展机遇和治理路径

    丛立先;

    <正>新一代智能技术的加持,使得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数量、质量、效率,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内容生成技术原理和产生方式。人工智能与信息传播和文化消费的深度融合,将使跨国性的人工智能内容产业迎来新一轮洗牌,日益兴盛的国际化全链条综合性的生成内容和内容平台将迅速崛起。一是内容生产方式简单化带来的生产效能提升。强人工智能作用于内容产业,打破了传统的创作、传播之间的界限,平台化的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使得“人人创作”“创作即传播”成为可能,媒体将成为“传播服务”的提供方或参与方。

    2025年06期 No.40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本期关注·AIGC赋能出版管理与实践

  • AIGC版权治理的兴起:争议议题、国际实践与启示

    李文冰;

    当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不同行业和多样化场景中的广泛应用由可能变为现实和趋势。与此同时,AIGC版权争议及其治理等负外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文章结合国际AIGC版权治理理论与实践,对AIGC版权治理兴起的动因、突出议题与具体分歧以及治理的动力学机制进行探讨。文章认为,AIGC版权治理的兴起既源于技术迭代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也与国际力量的博弈直接相关。当前AIGC可版权性的具体标准等关键议题亟须解决,国际经验表明,AIGC版权治理的核心在于国家安全维护与技术发展、人类独创性表达的稀缺性保护与鼓励创新、风险防控与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的价值衡量与利益平衡。我国AIGC版权治理的路径需兼顾安全与发展,既需在理念上确立起“数据安全—版权协同”的治理模式,又需在操作层面优化法律框架,开展立法创新。

    2025年06期 No.403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 数字出版视域下AIGC标识化管理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

    严驰;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容生产方式,正积极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衍生出错综复杂的风险问题。随着AIGC标识化管理相关规定陆续出台,落实AIGC标识化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在技术层面,须认识到现有标识技术的局限性,提高数字水印保真度和鲁棒性,通过技术融合创新保障数字出版安全,实现AIGC追踪溯源、辨伪存真;在规范层面,如今AIGC标识化管理领域规范性文件数量较少、效力层级较低,且现有规则在内容上存在描述不清之处的问题,责任追究和处罚规定过于笼统。完善AIGC标识化管理规则体系建设,将使新时代数字出版事业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推下实现进一步飞跃发展。

    2025年06期 No.403 14-2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行业报告

  • 2023年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报告(摘要)

    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调研项目课题组 ;崔海教;赵冰;

    报告采用定量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2023年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进行了分析。2023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核心版权产业贡献明显;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基本稳定,在全国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提升;商品出口额及比重虽有下降,但出口结构有所优化,版权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结合历年调研数据来看,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商品出口额均有较大增长,在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扩大外贸出口方面的贡献日益显著,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

    2025年06期 No.403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融合发展

  • 何以共创:基于“主体—平台—技术”的出版知识服务三维协同路径

    张窈;吴媛媛;

    文章聚焦数智时代出版知识服务的创新发展,针对当前转型中越发突出的协同问题,将价值共创作为突破困境的立足点。研究基于服务主导逻辑(SDL)构建出版知识服务价值共创的三维协同模型,强调主体关系、平台功能和技术应用的协同作用,通过对出版企业已有知识服务现状调研,研究提炼出主体关系驱动型、平台功能驱动型和技术应用驱动型三种价值共创模式,并总结出不同模式的转型趋势,进而从主体、平台和技术三个维度提出构建“内容—服务—需求”生态共治链路、打造“整合—创作—传播”协同智慧中枢、推动“空间—行为—心理”服务场景适配的具体协同策略。

    2025年06期 No.403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 论出版数据产权:“三权分置”、规制逻辑与实现路径

    蔡斐;张永坤;

    出版数据产权是出版数据应用创新和数据价值转化的前提。文章基于出版产业链条、产业生态的行业特点和业务实践,结合出版数据产权保护的特殊性和规制需求,对出版数据产权“三权分置”的意涵及其具体权能进行阐述,并进一步探析出版数据产权的规制逻辑,即数据价值的梯次变化逻辑、产权权能的分离组合逻辑和产权分配的利益平衡逻辑。在参照出版行业实践和分析数据产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出版数据确权、登记和交易环节的完善路径:一是探索出版数据资产登记,明确数据产权归属;二是完善出版数据供给体系,拓展数据产权应用场景;三是规范出版数据交易行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四是完善出版数据产权法治,加强数据安全治理。

    2025年06期 No.403 38-4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出版产业

  • 技术资本与文化想象:出版衍生产业的兴起及其在近代中国的进步意义

    吴昉;

    出版业凭借先进设备技术与特有文化资源开拓衍生经营业务,提高产业利润的同时扩充文化市场内涵,在国内外均有较长的产业历史。我国自晚清以来受到来华的外国书商运营模式影响,促进本土出版机构自主研发、推广、销售各类文化商品及日用品,在倡导国货兴国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出独特的行业优势。文章研究出版衍生产业的兴起、生产与资本创造,及其在树立民族品牌、塑造文化形象、促进社会启蒙与教育方面的进步意义,探讨出版印刷技术、商业文化资源、原创研发实力、企业经营理念等因素如何在近代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促进我国大众文化市场的繁荣,研究结论对当前出版业转型与融合发展具有一定启发。

    2025年06期 No.403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全民阅读

  • 领读人阅读推广模式的特征及优化——以国家图书馆文津领读人为例

    罗雪英;汪丽霞;

    全民阅读深入持续发展对阅读推广工作进一步提出专业化、科学化的要求,阅读推广领读人模式应运而生。文章以文津领读人为典型案例,以7W传播理论为理论依据,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传播动机、传播情境七个方面,分析领读人阅读推广模式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并探讨了未来领读人模式的优化发展进路。

    2025年06期 No.403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出版法苑

  • 变革与规制:文生视频大模型的著作权困境及纾解——以Sora为中心的考察

    邱哲昊;池骋;

    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的发布掀起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浪潮,对视觉媒体行业带来了全新变革,推动影视创作迈向智能化新纪元。然而,技术的革新也对传统的著作权理念和制度形成冲击。基于内容生成的全流程检视,文生视频大模型在数据来源、数据训练和结果输出环节均面临着著作权侵权风险。技术的演进趋势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秉持利益平衡化解数据侵权风险,以技术治理技术规范内容生成流程,从提升公共福祉的角度明确生成视频的作品属性及权利归属,并强化人类对技术的主导地位以推动智能向善。

    2025年06期 No.403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 知识创新目标下预印本学术交流“首发确权”的潜在风险与协同治理研究

    陈一奔;刘畅;

    在原创性成为我国科研领域重要指引的背景下,预印本凭借其及时性、高效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成为促进学术交流、鼓励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术期刊在推动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之处。然而,在预印本“首发”“确权”功能的背后,却潜藏着“重复发表”“张冠李戴”等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阻碍了知识创新。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预印本的功能,围绕预印本平台的相关行动者主体需要共同参与、协同治理,通过促成版权合作、运用技术识别、提供学术证明、支持用户维权、建立信誉体系等举措,更好地推动预印本平台的高质量发展和学术生态体系的整体性发展。

    2025年06期 No.403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国际传播与出版

  • 数字出版环境下英、美、澳、加高校编辑写作课程的教学特色、模式及启示

    程海燕;谢紫云;

    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是数字出版环境下复合型编辑的核心素养之一。英、美、澳、加四国高校出版专业的编辑写作课程历史悠久,且在数字出版时代对该课程做了较多的尝试和改革。文章通过研究英、美、澳、加四国高校出版专业编辑写作课程的教学现状、特色及模式,发现四国高校在以教学成果为目标导向的编辑写作人才培养中配备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成熟的评价考核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中西方出版专业的教学定位与培养方案,提炼了四国高校编辑写作课程的创新点,为我国出版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启发。

    2025年06期 No.403 79-8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出版史研究

  • 大众性、民族性与阶级性:近代政治宣传语境下的木刻出版实践

    夏羿;吴畅;

    回顾近代木刻出版实践历程,研究发现木刻图像虽有本土渊源,但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被视为优秀海外文艺,从而得到了北新书局、光华书局等倾向左翼文化的新式书商的再发现。此后以国共两党为政治背景的创作者,通过出版各类期刊图册,致力于谱写木刻的大众性、民族性与阶级性特征。文章考辨此历程,揭示了木刻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系统中独特传统的历史源流。

    2025年06期 No.403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 小报求生:抗战时期西北地方民营报纸联合出版的经营策略研究——基于《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的考察

    吕强;张莹莹;

    联合出版是于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报业产生的一种特殊经营模式,指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报纸联合并共同发行、合作经营。《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是西北地区唯一联合出版的报刊,作为一家民营的地方小报,其通过联合重振旗鼓,一跃成为地区报纸中的佼佼者。文章通过梳理史料,试从其联合背景与成因出发,通过经费筹集、人员组织、新闻采集、舆论斗争,以及印刷发行等多方面探究其独特的经营策略,并据此总结出需保持独立经营以获取更大自主权、构建精简高效的团队以统一意见、刊载社论以直抒政治态度与观点的历史经验。这不仅为研究近代中国报业在抗战时期的别样经营史提供了具象化的案例支撑,还展示了作为近代西北报业发展重要缩影的民营报纸,在民族危机深重和战争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为地方新闻界争取言论自由、促进信息流通、引导社会舆论,以及优化地方报业资源而作出的勇敢尝试。

    2025年06期 No.403 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 百年中国播音学术出版的实践经验与历史启示研究

    王贞;秦霄;高国庆;

    民国时期,播音学术出版通过译介国外经验和出版专著开启了先河,但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学术思考多以散论形式出现,缺乏系统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播音学术出版实践由官方机构如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引领,确保了学术研究和出版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推动了播音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创立,标志性著作问世,播音学术出版拓展了研究范围,强调跨学科融合,丰富了研究视角,出版形式多样化。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播音学术出版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研究方向过于集中、高质量研究成果不足以及研究共同体规模有限等问题。播音学出版史的研究是构建人民播音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任务,并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5年06期 No.403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